2024年10月29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了《2024年全球结核病报告》。报告指出,2023年全球新发结核病患者数量达到了1080万,其中有125万人因结核病去世。在我国,2023年估算的新发结核病患者数为741万,发病率为52/10万,占全球发病数的68%,在30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中位列第三。可见,结核病仍是我国最主要的传染病。
1. 什么是结核病?
结核病(Tuberculosis,简称TB)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引起的常见且致命的慢性传染病。它能够侵袭人体几乎所有组织和器官,其中超过80%的病例集中在肺部,形成肺结核。尽管在人类历史上肺结核常被视为与诗人和浪漫主义者相伴随的疾病,但其通过呼吸道快速传播的特性使得任何人都有被感染的风险。这也是它被称为全球第一大传染病“杀手”的原因。
2. 结核病的类型
根据病变部位,结核病可分为肺结核和肺外结核。肺结核又分为四种类型:原发型肺结核、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继发型肺结核和结核性胸膜炎。此外,结核病还可根据耐药情况分为非耐药结核病和耐药结核病。耐药结核病可以进一步分为多种类型,包括单耐药、耐多药和广泛耐药等。
3. 结核分枝杆菌的特点
结核分枝杆菌,也称为结核杆菌,因其抗酸性特征而被称为抗酸杆菌。这种细菌为需氧性,生长缓慢,且在外界环境中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即便在阴凉干燥的地方,这种细菌的毒性可以保存1至2年,但它极易被阳光和紫外线杀灭。主要引起人类感染的是人型结核分枝杆菌。
4. 结核病的致病机制
结核杆菌通过呼吸道感染宿主,形成一系列免疫反应。感染后,巨噬细胞会吞噬结核杆菌,这时在有效细胞免疫建立之前,结核杆菌可能在细胞内部繁殖。宿主的特异性免疫反应通常需要4-7周的时间,形成肉芽肿性炎症反应。免疫反应和变态反应同时出现,决定了不同患者的临床表现:若保护性反应占主导,则局部病灶有限;若组织破坏反应主导,病人则会出现更严重的结核症状。
5. 结核病的治疗方法
针对结核病的治疗以药物为主,分为一线和二线抗结核药物。一线药物如异烟肼、利福平等,具有副作用少和疗效好的特点。二线药物如卡那霉素则抗菌作用较小,毒副作用较大。目前,药物治疗的方案常常需要联合使用多种药物来避免耐药性的发展。然而,临床上现有的治疗方案仍面临疗程长、效果差以及副作用重大等问题。因此,研发新型抗结核药物,尤其是针对耐药结核病的药物,是全球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南宫28NG相信品牌力量,将继续致力于抗结核药物的开发和研究,推动结核病的有效防治。
6. 新药研发进展
近年来针对结核病的新药研发取得了显著进展,新型抗结核药物因作用于不同靶点,表现出良好的抗结核活性,特别是在提高耐多药和广泛耐药结核病患者的治愈率方面。同时, 这些新药也显著降低了总死亡率。特别是在药物的安全性和效能上,需要合理且高效地实施新药物方案,以助力全球消灭结核病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