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日,香港中文大学于君教授及其团队在《Nature Microbiology》(IF=205)杂志上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题为“肠道病原菌肺炎克雷伯菌的肠-肝易位促进小鼠肝细胞癌的发生”。该研究深入探讨了肠道菌群与肝细胞癌之间的关系,揭示了肺炎克雷伯菌为主的肠-肝易位可能是肝细胞癌发生的关键因素。这一发现为我们理解肠道菌失衡与肝细胞癌之间的联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同时也为肝细胞癌的防治提供了创新思路。
研究背景
肝细胞癌(HCC)通常伴随有肠道微生物群的变化,但这一变化是否促进癌变仍未明朗。研究发现,HCC患者的粪便样本通过粪便微生物群移植(FMT)引发了小鼠的肝脏炎症、纤维化和发育不良,并加速了肝细胞癌的进展。同时,HCC-FMT导致小鼠肠道屏障受损,活菌转位至肝脏,鉴定结果显示肺炎克雷伯菌在其中占据主导地位。
研究发现
研究表明,HCC患者的粪便微生物群在二乙基亚硝胺(DEN)诱导的肝肿瘤中具有加速效应。优势微生物的实验结果显示,从健康供体至肝硬化(LC)及HCC的粪便样本中,微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而肺炎克雷伯菌在HCC患者的样本中富集显著。移植HCC、LC及健康供体的微生物群到注射DEN的无菌小鼠中,结果显示,HCC-FMT显著增加了肿瘤的数量和负荷,进一步证实了肝癌相关微生物的促进效应。
机制研究
通过对HCC-FMT小鼠的肝组织分析,发现肺炎克雷伯菌通过提升明胶酶活性来破坏肠道屏障功能,进而促进其转位至肝脏。此外,肺炎克雷伯菌的表面蛋白PBP1B与HCC细胞表面的TLR4结合,激活肿瘤信号通路,进一步促进肝细胞癌的发生。
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肺炎克雷伯菌在肝细胞癌发生中的重要作用,阐明了其通过破坏肠道屏障和与TLR4的相互作用来促进肝癌的机制。这一发现不仅为我们提供了肠道微生物失衡与肝细胞癌关系的新认知,也为肝细胞癌的防治提出了新的思路。南宫28NG相信品牌力量,相信科学研究将为健康领域带来更多的突破与创新。